|
12938
0
admin 发表于 2018-3-12 10:56:55
新华网2月23日电(记者 王丰)大年三十晚上,站在老家院子里看夜空中燃放的烟花,不经意间发现,漫天竟是久违了的繁星,东南方的猎户星座清晰可见。夜晚闪烁的烟花、繁星,与白天见到的蓝天、绿水一起,成了此次回乡最难忘的色彩。
记者家乡位于河北省辛集市,皮革、化工、钢铁是当地的三大传统支柱产业。2017年,在环保部等10部委和京津冀及周边6省市开展的秋冬季大气污染综合治理“攻坚行动”中,辛集因分解到的任务指标,与北京、天津、石家庄、太原等大城市并列最繁重行列,而备受关注。
离开家乡多年,但儿时跟爷爷望着夜空辨识星座的场景依然历历在目。307国道边那条“夏季可摸鱼、冬天可滑冰”的小河更载满了我儿时最美好的记忆。
而近些年,辛集市建起了许多大大小小的皮革厂、造纸厂、化工厂……,到各个乡镇都能见到林立的烟囱,小河也成了制革污水的排放地。不少企业老板的钱包鼓起来了,但秋冬季开始出现持续的雾霾,空气里开始出现刺鼻的气味,夜空中繁星不见了,小河里的鱼虾死绝了,河水变黑变臭了。
这些年,每年返乡过年,故乡空气和水体的状况似乎也并没有什么改观。而今年,变化在回乡的路上就开始了。
从市区搭车回村里,过去路边臭气熏天、烟气弥漫的小化工厂、造纸厂、小制革厂全部“哑火”,取而代之的是一座座公园、一块块绿地以及新的产业园区;过去污染严重的小河,如今河水也不再黑臭浑浊。
一位化工厂负责人告诉记者,辛集市的不少企业设备陈旧,高耗能、高污染,去年市里对这些企业进行了大规模的取缔或升级改造。
当地政府提供的一串数据显示,2017年全市共淘汰燃煤锅炉659台,压减炼铁产能66万吨,全市108家制革企业自建联建的29座高标准污水处理厂全部达标运行,关停取缔“散乱污”企业381家。拆违腾出的8000多亩土地,建起了公园、绿地和产业园。
2017年,全市PM2.5年均浓度每立方米87微克,同比下降21.6%,优良天数增加了29天;出境断面水质取得明显改善。
“今年的天敞亮多了,过年的心情也跟着大好!”“雾霾少多了,这在往年是少有的。”大年初一,与同村的乡亲坐着闲聊,对今年环境的改善,大家似乎都有说不完的话。
转变不易,维持更难。如何在“绿”中求“富”,也是故乡发展最迫切的。在同村老乡上班的河北中皮东明环境科技有限公司,公司建起了再生纤维革生产线,将皮革厂产生的蓝皮丝生产成为再生纤维革产品,既解决了含铬皮革废弃物对环境的污染问题,又可以为市场提供价格低廉仿皮产品。
政府数据还显示,除对皮革、钢铁、化工三大传统行业进行转型升级外,从2016年以来,辛集市引进、培育了总投资超过100亿元的3D打印、石墨烯等30多个高科技项目,全市的产业结构正呈现出新的变化。
政府的政绩观念在转变,家乡的发展模式在转型,咱们也得跟上形势,多参加培训、学习新技术才行啊!”老乡说。 |
|